光伏“史上最强内卷”:明年上半年或厮杀最激烈

最新信息

光伏“史上最强内卷”:明年上半年或厮杀最激烈
2023-12-16 06:16:00
“供需动荡、技术迭代、竞争颠覆”——这是晶科能源晶科科技董事长李仙德对2023年光伏市场的精准概括。

  但如果要用一个词语来描述市场的直观表现,那无疑是“价格下行”。自2023年以来,光伏价格波动式下跌,叠加电池技术迭代提速,行业内卷程度前所未有。
  以12月6日中核汇能2023—2024年第二次光伏组件集采为例,参与投标的组件企业普遍报价低于0.95元/瓦,甚至有企业曝出了0.86元/瓦左右的低价。相较于今年年初1.8—1.9元/瓦的水平,这样的组件价格已经腰斩。
  价格低迷使企业在短期内面临着盈利能力下滑的风险。近日,阿特斯董事长瞿晓铧在2023年彭博新能源财经论坛上直言:“光伏行业现在已处于‘史上最强内卷正在进行时’,大家不要期待明年光伏能有特别高的单瓦盈利能力。”
 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,真正的竞争将在2024年打响。SMM光伏首席分析师史真伟告诉《中国经营报》记者,明年上半年,光伏市场将是厮杀最激烈的时候。对于一些企业而言,它们直接面对的将是能否活下去的问题,而非利润高低的问题。
  企业盈利能力遭遇挑战
  不可否认,价格下行已成为2023年光伏市场的主旋律。
  随着新产能的逐渐释放,多晶硅价格快速下行,导致产业链其他环节(硅片、电池和组件)顺势走跌。
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12月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,多晶硅价格仍在持续下跌,其中单晶致密料成交价已经跌破6万元/吨,成交均价6.04万元/吨。粗略统计,今年以来,多晶硅价格已经下滑六成以上。
  在价格传导和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下,组件价格很快下降至1元以下。按照12月6日InfoLink Consulting的数据,国内182 PERC单面组件价格0.9—1.08元/瓦,TOPCon组件价格0.93—1.18元/瓦,HJT组件价格1.25—1.35元/瓦。
  记者注意到,在近期的组件招标过程中,光伏企业频频报出0.95元/瓦左右的价格,甚至低于0.9元/瓦的价格。
  12月6日,除了中核汇能2023—2024年第二次光伏组件集采开标,宝利鑫新能源也进行了40兆瓦型组件的开标。据行业媒体报道,参与头部组件企业最低报价跌至0.83元/瓦,整体均价保持在0.9元/瓦左右。
  一位二线组件企业市场人士评论道:“还要继续跌,明年跌破0.8元/瓦也不无可能。”
  高侧股份方面表示,目前光伏行业各环节出现开工不足及价格低迷的情况,短期内各环节均面临盈利下滑的风险,行业可能迎来一轮产能出清的竞争。
  晶科能源方面认为,光伏组件价格下降有望加速行业落后产能的出清,最终推动供需关系趋于平衡。未来一体化、有技术领先优势或规模成本优势的企业会有更好的盈利机会。
  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价格下滑,给企业的盈利能力带来巨大挑战。
  记者注意到,以通威股份大全能源TCL中环弘元绿能爱旭股份隆基绿能等为代表的光伏多晶硅、硅片、电池和组件企业,在第三季度均出现了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双下滑的情形。
  其中,大全能源TCL中环爱旭股份第三季度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5.53亿元、137.56亿元和63.68亿元,同比分别下滑57.38%、 24.19%和35.30%;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6.89亿元、16.52亿元、5.79亿元,同比分别下滑87.61%、20.72%和27.14%。
  然而,相较于第三季度,光伏企业在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的盈利空间或将进一步承压。
  “四季度行业去库存仍将持续,产业链价格下行速度将趋缓。由于一季度是传统行业淡季,2024年一季度可能出现盈利见底的信号。”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分析称。
  中信建设证券预计:“光伏产业链价格底位置将在今年12月至明年春节前出现,并且随着2023年下半年新签低价订单开始大批量交付,2024年第一季度至第二季度单瓦盈利底部位置有望确立,之后产业链价格及盈利水平将进入L型底部。”
  史真伟向记者表示,相比三季度,四季度光伏价格才真正进入崩塌阶段。明年上半年,光伏市场将是厮杀最激烈的时候。对于一些企业而言,明年将是能否活下去的问题,而非利润高低的问题。
  未来2—3年供需结构加速调整
  过去20多年,光伏产业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历经三次行业危机,分别由金融危机、光伏“双反”和“5·31”政策引发。这些不同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光伏需求端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,产品价格也遭遇跌价风险,行业经历了大浪淘沙的洗牌。
  如今,光伏市场正面临新一轮的变化,由于光伏市场本身供需关系发生变化,产能过剩风险加剧,叠加新老产能迭代,竞争内卷愈演愈烈。
  近日,关于减产、关厂、裁员的消息不胫而走。
  其中,pv magazine报道的两则消息引发外界关注:一则是光伏制造商REC关闭了挪威多晶硅生产工厂,原因在于高电价;另一则是韩华集团旗下的韩华Qcells公司方面表示,将关闭位于韩国阴城的3.5 GW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工厂,公司将向员工提供自愿离职方案。
  与此同时,国内工厂减产、开工率不足的现象也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。 InfoLink Consulting分析指出,展望12月,除了少部分组件厂家因订单支撑维持较高的开工率以外,多数厂家都以减产应对。关于裁员,记者了解到,当前这并非普遍现象,其中部分原因涉及工厂新老产能迭代,人员调整自然成了问题。
  集邦咨询新能源事业部总监王建表示:“未来2—3年,光伏产业链处于产能出清过程,新产能扩张增速将不断下降。”
  记者注意到,当前光伏产业链供需格局正在调整。一方面,受光伏产业链环境变化影响,产品价格降低,部分企业主动选择终止扩产或者延缓投资;另一方面,受资本市场再融资政策影响,企业融资受约束,进而被动收紧了扩产动作。
  晶澳科技方面在11月的路演活动中表示,短期(半年到一年的时间)内头部企业通过成本优势提升市场份额,个别头部企业受资本市场再融资收紧的影响,负债率偏高,经营性现金流不能覆盖资本性支出,可能放缓新产能投产节奏;二、三线企业不得不减产、停产,甚至退出行业,特别是在明年春节前后。因此,规划的新产能可能会放缓、暂停甚至取消建设,从而明年下半年的市场竞争格局大概率会好转。
  史真伟向记者表示,短时间内,整个光伏产业链供需关系有效改善的目标不会很快实现。但明年确实将淘汰一部分企业,特别是随着新老产能迭代加速,P型产品库存和销售压力都比较大。这一阶段,垂直一体化的企业凭借技术、成本等优势更加具有竞争力。
  史真伟还认为:“在终端电站需求端,解决电网消纳和土地空间问题也值得关注。”
(文章来源:中国经营网)
免责申明: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,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。

光伏“史上最强内卷”:明年上半年或厮杀最激烈

sitemap.xml sitemap2.xml sitemap3.xml sitemap4.xml